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354 借势呼风 (第11/19页)
芬是翰林院修撰兼谏议大夫,事实上督察院、翰林院许多官员本就是互相兼职的。舒芬这篇奏疏联络同僚崔桐等七人联名呈上,所以不但宫里宫外知道了,就是民间也广为流传,士绅学子争相传阅,击节赞赏。 正德皇帝根本不和他玩这种无聊地口舌之争,舒大夫花了一晚上时间引经据典写就地锦绣文章,正德只花了一弹指地功夫,就把它扔到墙角里去了。 舒芬是那种执拗的书生脾气,愈挫愈勇,继续上书,言辞也越来越激烈,弄得正德皇帝头痛不已,只要一见奏折封皮上有“臣舒芬”三字,他立即奏折一合,不屑地往墙角一扔。 臣子奏折,天子也不可如此轻侮,否则起居录上注上一笔,那就是千古难抹地污名,所以小黄门也练就了一身本事,这边一扔,那边立刻就象拾骨头地狗,嗖地一下蹿过去,赶紧的拾起来。 舒芬对天子抗言直书,立即在士子间获得了无上荣耀,众翰林、御使纷纷效仿,强烈要求皇帝悔过自责,反省过失,同时大批的官员不断向杨廷和、王华施加道德压力,要求两位大人带头上书,劝谏天子。 这时,正德皇帝却患了伤风,还挺严重。原来百官至长寿宫祭拜时,正德从温暖如春的西暖阁匆匆赶来,穿地单薄了点儿,脑门上一层细汗被风一吹,着了凉,紧接着被那几个不识好歹的臣子气的够呛,回去还没一会儿,又让太后唤去委婉责备了一番,连憋气带窝火,就此昏昏沉沉。高卧不起。 皇上这儿肢体酸软,倦怠不起,言官翰林们可不知道皇上是真病假病,就算真病,一场伤风就能掩过回头有悖孝道的事么?天子之职,莫大于礼呀。 奏疏持续不断,正德皇帝下旨司礼监,这些奏折一概留中不发。刘瑾闻旨,又拖出那两口大箱子来,兴高彩烈地收废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