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明朝当王爷_0154 利字当头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0154 利字当头 (第6/12页)

道:“不瞒老大人,依本官看来,闭关锁国实是误国误民,开禁通商、从根源上消灭海盗衍生之源,可以富国富民、可以靖清海疆、可以使我大明了解海外诸国,不致坐井观天,实是好处多多,所以有心向皇上谏言,奈何这其中有何症结,却始终琢磨不透,大人可以详细述说一番么?”

    焦芳见他神色兴奋,几乎忘了正装着重伤在床,心中也有些好笑,他虽对解禁通商不甚乐观,不过能表现出自已地独到见解,而且迎合了杨凌地心思,就算此策不可行。杨凌也必会引他为心腹,所以焦芳也抖擞精神,将自已所知所解慢慢说了出来。

    自从郑和下西洋以来,最初输入地大多是奢侈品,而随着交流增多,物品大量输入,价格不断下落,日用品开始多了起来。这个杨凌倒是能理解,后世改革开放之初,最初从国外进口的也是国内短缺地高附加值产品。

    不过那时最先进的就是大明,进口地所谓奢侈品多是稀罕物儿,多了以后就开始大量进口原料,而输出的却是精美的绸缎、瓷器等东西,还刺激了国内手工业的发展,造船业、铸铁业等重工业也因需求增加而发展起来。可谓好处多多,怎么就在一片反对声中寿终正寝了呢?

    焦芳的回答让杨凌大为意外,他原以为是明代士子的小农思想使他们贬商抑商,轻视商业地作用,想不到其中缘由错综复杂。看来原来准备进谏正德皇帝的策略,必须要予以修改了。

    杨凌对焦芳地到来真是万分感激,如果抱着原来那种认识,在朝堂上驳斥百官的短视。宣扬解禁通商的好处,恐怕真要碰一鼻子灰回来了。

    焦芳得到杨凌将推荐他入阁的暗示,同样感到此行不虚,他再三表示一旦入阁,将与杨凌在朝中守望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