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292 竹林求贤:月关 (第8/14页)
、医学等也有很深的造诣,所学之杂,堪称三百年大明第一人。 他十二岁时,复拟《过秦论》,一向待子孙严格,不轻易称许的祖父湖广提学佥事杨春见了也不禁拍案叫绝,对人自夸道:“此乃吾家之贾谊也”。杨慎十三岁随父入京,所作诗赋被茶陵诗派领袖李东阳所见,惊叹不已,虽将他引为自已地学生,却敬称其为小友。当时是名震京师的第一少年才子,比这两年风头甚劲的王景隆等七公子可强了不止一倍两倍。 不过他三年前因致仕还乡的祖父身体不好,为替父尽孝,返回了家乡,杨凌到京后又不太打听这方面地消息,所以根本不知他的真实身份。 玄衣男子也不待李安介绍,就含笑道:“在下朱玄衣,见过杨大人”。 杨凌是你敬他一尺,他还你一丈的人,尤其刚刚打击了令人厌恶的卢士杰地傲气,见这两人不卑不亢,态度和气。便也以礼相待。 文人言语交谈,三句话不离诗词歌赋,可怜杨凌对此一窍不通,幸好眼前这两人倒不是仅以文才取人的酸丁,对他仍是礼敬有加。在朱玄衣的有意引导下,几人的谈话渐渐引到朝政,尤其是杨凌最近对于朝廷军政大事地主张上来。 这些事也没有什么好隐瞒地,杨凌的言辞虽不讲究。谈不上简约优美,但是见识不凡,眼前地朱玄衣和杨慎颇为所动。 谈及杨凌上奏请设讲武堂等却被百官所阻时,朱玄衣扼腕叹息道:“可惜,可惜,此事在下已经耳闻了。当初听及此事时真觉得大人所倡,实是前人所不及,奇思妙想呀。如果朝廷依大人所言,开设武学,不但开海学,还应开陆学,可以想见大明军力只需十年时光。该有何等变化”。 杨慎蹙眉想想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