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化宋 第232节 (第1/8页)
下一本,说江淮之地是运送江南物资的集散和中转地,同时也是粮食产出大户,建议再修一条运河,缓解这里的航道堵塞问题。 赵士程想了想,对呢,还没有被黄河改道毁坏的淮河流域拥有着极度发达的水运和灌溉,是不亚于江南的丰腴之所,但运河是短时间是不可能再修的,于是在奏书上批写,让他们调整水运,淮河支流那么多,而且相互贯通,完全可以弄几条单行河道来缓解! 下一本,是江南杭州知府上书,说江南工坊不如密州多,但却是大宋最大的船坞的建造中心,大轮船、三桅海船,都是在这里建造,而这里的丝织业极为发达,希望朝廷可以拨款,让他们多建几座船坞,多拔一点神机院的学生。 写:没有。 接下来一书是福建的奏书,这是福建兴化军路的联名上书,他们引经据典,从有教无类到从生平等,强烈反对赵士程前些日子提出的全国分为北、南、西三大考区,分区取士的提议。 看到这封奏书,赵士程瞬间就不开心了,轮得到你们来反对吗? 福建的泉州港如今在五大通商口岸中不是那么出众,茶叶是主要收入源,宋朝的福建人最喜欢的事情除了出海就是考试,大宋百年来录取进士的总数才九千多人,福建进士就占了两千七百多人,在官场上,“福建子”甚至成了一句骂人的话。 赵士程最近在考虑全国分卷就是这个原因,毕竟西北和河北燕山一带常年征战,文化教育自然会弱小许多,但他们是为国做出了牺牲的,不可以纯以文教取士,四川如今也是个考起来卷到极至的地方,为了公平,当然得给北方再开单独开个卷子。 再者,一地官员过多,很容易便会抱团,比如福建的章家、蔡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