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宋_化宋 第232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化宋 第232节 (第2/8页)

北宋最后成为那个样子,这两家功不可没。

    他分卷想法已经定了,同时得到大量朝臣的支持,福建籍贯的官员反对也是没有用的。

    如果有科举移民的考生他也是支持的——如今可不是能坐飞机的时代,一个人落户籍贯到哪里,就等于是和原本的家族分家了,如果有人愿意把家族搬迁到偏远地区,他是乐见其成的。

    所以,这封奏书回头交给张叔夜,让他骂回去。

    下一本,是广南东路和广南西路的转运司联合上书,意思是如今这两地人口流动得太厉害了,他们治下的户籍减少,会让他们的政绩十分难看,希望陛下能同意他们禁止人流出海。

    赵士程看到这里,忍不住笑了笑。

    这奏书算是岭南道的甩锅之法了,官员治下的政绩最重要的就是户口,户口增减是治理一地最直观的表现,他们的意思就是陛下您支持海运,那么将来户口少了,可不是我们的错,我们已经提醒过你了。

    他当然不会怪罪。

    广南东路和广南西路是大宋发展势头最强劲的两路,尤其是广南东路,种植园的开垦和南洋的前期巨大投入如今得到了回报,棕油和蔗糖都是硬通货,利润远在工坊之上,让许多小一点的海商都开始寻求投资,准备去南洋开种植园了。

    这些人出海是投资,等他们的种植园开始丰收了,这些人便会纷纷回来,甚至会带着海外生育的子女回来——因为国内才有他们的未来,在海外守着一个园子,那有什么意思?

    更甚于,等过些日子,他在南洋置了州府,那人口不就又回到账面上了吗?

    说不定会比如今流失的多上十来倍甚至百倍呢。

    于是他提起笔,在奏书上回复,会把岭南的考评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