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我是演员_分卷阅读173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173 (第1/4页)

    来临,符号消费逐渐兴盛,经纪人开始意识到,要给艺人进行“包装”。有个小品反映的就是这种朴素的想法。那时候的“包装”是简单粗暴的,只停留在表面的,穿件喇叭裤就是时尚,吹个头发就是有范,衣服贴点亮片就是潮流,说句哈喽就是高端。

    现在的包装则不同,全方位多角度深入,包含艺人的个人背景、性格特质、从业规划等一整套方案,外在的穿着打扮只是这套方案的一个方面。

    举个例子,假如对这个艺人的定位是“新古乐”,那么不是有家学渊源就是自小对汉学感兴趣,大学专业与汉学相关最好,即便不相关,也要专门请老师上过课。平时言谈应该是温雅含蓄,谦让有礼,淡定从容,偶尔引经据典——但不能掉书袋,反而有故意炫耀之嫌,有失古意。至于歌曲,词嘛,唐诗宋词都不在考虑范围内,以乐府为宜,诗经最佳,现代人填的“古风”词那是绝对看不上眼的;曲子则按照宫商角徵羽来,流行歌的调式那是不能用的,否则即便编曲用了笛子古筝,那也不过是古风p,绝不是什么古乐。平常不能太抛头露面,绝不会参加什么拼盘演唱会,自己开的也不能叫演唱会,要叫音乐会。场面清一色的汉朝以前的服饰,要是有一件褙子那就是失败。“最受欢迎歌手”“人气偶像”这样的形容词绝对不能沾边,百度百科里最好只有文化推广大使、音乐家协会会员、古文朗诵学者一类的头衔。并且一定要和日本、韩国、新加坡、台湾这几个自称或据称是汉学“正宗”血脉的国家或地区的学者合作过。至于穿着打扮,配合着带点复古元素就好。

    如此一整套的下来,才是完整的现代式包装。

    至于艺人真实的自我,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