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我是演员_分卷阅读173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173 (第2/4页)

躲在他或她的私生活里;大众消费的只是一个被创造出来的符号。这个符号甚至不需要是一个实际存在的人——最典型的例子是日本的二次元虚拟歌手。

    这样的包装也绝对不是盲目的,而是对市场有精准定位的;像是日本的大型偶像团体,人数甚至有几十个,经纪公司苦心孤诣地对团体中所有的人进行了细分,只要是能符号化的特质,就加以放大、重复、强调,即便是在博客的讲的一句话也要讲究;与特质相悖的部分,则必须要隐藏。

    这样的包装,除非本身就是虚拟人物,否则必定会出现艺人的自我与其公众形象之间的错位。所以好的经纪人,必然是依照艺人自身的特质为依据,来打造其公众形象的。

    方桐从一开始就给舒旷量身定制好了一套方案,并且一直在按这个路子走,但舒旷本人却丝毫没有察觉,这种手段可说是相当高明。

    另一方面,也是因为舒旷本身特质鲜明,不需要太多改造。所谓当明星的料子,并不只是好脸孔好演技或好声音;对于方桐来说,假如一个艺人,能让他稍一接触,就立刻在脑海里勾勒出此人以某种形象获得公众关注和喜好的画面来,那就是个好料子。在他看来,舒旷就是这样的人。

    “阳光,正面,励志。”

    这是方桐给他的形象标签。当然,还有一些更细节的东西,不过反正说了舒旷也不会在意。

    “所以你一定要考中级。”

    舒旷明白了:“因为要励志?”

    “不错,不断努力提高自己的演技,哪怕遇到挫折也决不气馁,这是你的形象。”

    “所以就算没考上也不要紧?”

    “没有挫折地一路升上去,那是学霸,是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