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32节 (第3/11页)
父子二人,赦免其家眷的罪过。眼见形势又要一边倒,内阁次辅谢迁果断站出来,准备力挽狂澜。 谢迁素有侃侃之名,嘴皮之利索,非同凡响。他一开口就点了出来:“陛下乃天下万民之主,而非单是功臣世家之君。武定侯府的家眷因遭郭聪父子连累,受罚可怜,可宣府战死的儿郎们,他们的家眷就不可怜吗?郭聪父子因一己私怨,致使老者失其子,幼者失其父,弱女失其终身所托。寒门小户,无一顶梁柱支撑,面临的就是破家之厄。如此血债,本就该以血来偿!《大明律》里早有明文,岂能轻易更改。此例若开,贵胄外戚岂不是更会厚颜依仗祖辈的功勋,为非作歹。届时国法何在,公义何在,天理何在!” 谢公三问掷地有声,闻者无不叹服。郭聪面色灰败,又将求救的目光看向同伴。其他勋贵们只觉一个头两个大,但碍于连字据都立了,只能硬着头皮开口。 武安侯郑英道:“可总不能因此让护国公绝后吧?” 刘健冷笑一声:“护国公为宣府安定,殚精竭虑,若他泉下有知,得知不肖子孙将他多年的努力毁于一旦,只怕也会大义灭亲,哪里还会厚颜以功相挟?” “你这……”郑英被他堵得都结巴起来。 刘健见状又道:“诸位侯爷真乃高风亮节,郭永这般攀咬,将抄家灭族之罪安在诸位侯爷身上。你们非但不怒不怨,反而为他们父子大力求情。先贤所说,以德报怨,慈悲为怀,赞颂的就是你们了吧。” 他这话连讥带讽,刺得众人面红耳赤,一时竟真个不好再说什么。眼见武定侯府满门抄斩,就要一举敲定。 英国公张懋终于坐不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