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767章 泡沫 (第5/7页)
次一个老板,本来只需要支付100多元的车费,结果给了两万多的消费。这可是在1990年,平均房价3万多。 整个社会都洋溢着极度鼓励和崇拜物质的气氛。俗话说,饱暖思**。年轻人想着法子来赚钱,包括身体。在东洋繁荣时代,出现了一种新的赚钱方式,也就是****,人群包括家庭主妇、女大学生、女中学生。甚至开始出现还没长大的少女。 在她们看来,出卖身体不是丢人的,但是不拥有一款新的手包,在同学和朋友圈里,就失去了最后尊严的底线。女生们聚在一起,最热门的话题就是“别人家的男朋友送的礼物”,包括一扎一扎现金,流行的进口新款奔驰或宝马汽车,各种H等字母开头的手袋。 在当时的东洋,你想要泡妞,物质是最大的先决条件。买房没?是东京市区还是远郊的?买车没?是国产车还是欧美进口的豪车?约会是去东京最西化的六本木,还是去二世谷滑雪场?如果这些都没有,那绝对没戏。80年代和90年代的东洋房价节节攀升,东京一个城市的地价可以买下整个米国。但如果是要结婚,买房买车就成了刚性的必需。 东京的房价因此而暴涨! 即使这样,花钱可能也买不到。因为人多房少,怎么办呢?抽签啊,抽到谁就是谁,东洋电视台,简称日视,在一次东京的房产抽签现场,拍摄下了一个多次抽签的年轻人而不遂愿,现场崩溃的场景。上千万观众看到了这个等着新房结婚的年轻人,因过度伤心崩溃而倒地抽搐的样子。就像是一只弱鸡,被房价这支无形的利箭射穿了胸膛。这是无数一房难求的东洋本年轻人的真实写照。 没有钱的年轻人,只能买东京周边县城或者远郊的房子,在东京圈域茨城县,房价只是首都市区的三分之一,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